饭菜摆好后,牛有铁忍不住好奇,想知道在场的客人大概有多少,便默然地清点了起来。
“李会宁一家三口,姚志民,新芳两口子,岁妈母子仨,二嫂,大嫂三口子,我妈,新荣……”
就这样,一个个清点完后,惊奇的发现居然二十一个人。
这才意识到,一张八仙桌根本坐不完。
他想象中最完美的样子是,让所有人都能坐到饭桌上吃饭,无论男女老少,都要一律平等。
当然他知道麻油大队人的旧习俗,吃饭时,女人不能上桌,但在他家,他不可能还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于是他走到牛新荣跟前,随口指拨道:“新荣,你回你屋里去,给四达把吃饭桌子背过来,桌子不够用了。”
他知道他大哥家有多余的桌子,他大哥是木匠,这些年来,家里的衣柜,凳子,椅子,以及吃饭桌做了有不少。
牛新荣“嗯”了一声,刚要走,突然回头,暗示似的说道:“四达,我的鱼钱,你还没给我哩,刚刚咱一共捞了四十八条大嘴鱼。”
以往捞的不是很多,没几个钱,因此他也就没说什么,但这回可是有不少,钱又没拿到手,所以他不放心。
牛有铁秒懂侄子的小心思,轻拍他的肩膀安慰道:“你放心,四达记着哩,吃了饭,四达就拿钱给你,这会子,人多,不方便。”
牛新荣点点头,便放心了,但又有些不好意思,于是走时客客气气地解释道:“四达,其实我刚刚只是想说,咱一共捞了四十八条鱼,还有前几天捞的,加起来一共是八十六条,我怕你忘了。”
“行,八十六条,四达一共欠你八块六毛钱,能行不?”牛有铁笑着道。
“能行能行。”牛新荣立刻道,说完,便放心地走开了。
这时,牛新芳走出窑喊道:“四达,碗和筷子还差些。”
牛有铁一听,忙又喊了牛新荣一声,但此时他已经走很远了。
牛新芳便开口道:“是这样,四达,我回去拿,你快回窑安顿去。”
“行,你去吧,顺便再拿些凳子来。”
“嗯。”
片刻后,牛新芳抱了一摞碗和筷子,牛新荣背来了他家的八仙桌,长宽有一米五左右,和牛有铁家的八仙桌拼接到了一起。
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夹到菜,牛有铁又拿了一个搪瓷盆,将鱼分出来,摆到了中间位置。
现在,桌上最大的硬菜便是这“红烧酥皮大嘴鱼”,红红的油辣子,看着就很有食欲,其次水煮熊肉片,做法也很简单,将熊肉切成薄片,下水煮熟,捞起,然后在上面淋上热油,加上调料,搅拌均匀,味道也还算不错,至少因为是熊肉,也能狠狠赚一波大家的好奇心。
除了这两个荤菜外,还有一大盘清炒土豆丝。
牛有铁知道这年代,只要用油炒过的菜,不管是土豆丝,还是青菜,那都可以算是高级菜了,用来招待宾客都是很有面子的。
此外,还有两样凉拌菜,分别是凉拌红白萝卜丝和腌白菜丝,这两样菜算是农家人的家常便菜。
几乎家家户户每天都能吃到,当然,有些家庭连这些菜都没有,尤其是红白萝卜,都是稀缺物,家里没有个地窖,一到冬季,就只能吃腌菜了。
总之,这些菜已经算是顶级好菜了,尤其是这几盆大嘴鱼,让牛有铁家都显得很有面子了。
“坐,大家都坐,甭客气了,在我屋里,大家就是一家人。”赵菊兰绕着饭桌,挥舞手臂,热情地招呼道。
随着家里日子渐渐的好起来,赵菊兰也渐渐的有了自信,以前她不敢在人多时大声说话,现在不知不觉就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说了起来。
这自然流露的强大自信,让在场人无不惊叹她的变化之大。
尤其是杨宝凤,羡慕嫉妒的同时,又不得不承认赵菊兰家阔气了,她知道赵菊兰就是仗着她男人有本事才敢这么大声说话的。
赵菊兰也是浑然没有注意到他们看她时那羡慕嫉妒的眼神。
看到老太没坐对位置,她又立刻嚷道:“奶,您坐这儿干啥?快,往上席里坐。”
她虽然没读多少书,但最基本的餐桌礼仪文化还是很懂的,小时候她父亲就是这样教育她的,因此,她到现在还是非常重视,尤其是家里来客人的时候。
不管来者何人,辈分最高的人,先坐上席,所谓的上席,即桌子两端之中的任意一端,次席便是上席两边的位置,坐法也依然遵循辈分高的靠最前,辈分低的依次往后坐。
老太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不在意这种规矩,因此到了餐桌上,就显得很随意,刚刚,她还担心客人嫌她脏,嗯,嫌她身上的老年味,所以试着离客人远坐。
但赵菊兰才不管这些,她说着,立刻搀扶着老太坐回到了上席,现场,只有老太辈分最高,她理应坐上席。
紧接着,她又热情地把李会宁父亲请到了老太一旁坐了下来,算是次席,当然,这事真要成了的话,李会宁父亲的辈分都没老爷子的辈分高,即便是就坐,也只能和牛有铁一辈人坐一起。
但前提是,现在这事还没确定下来,因此,坐次席也没什么,反而体现出对客人的重视和礼貌。
随后,看邓乐琴忸忸怩怩的,赵菊兰又走上前去,拽着她胳膊,拉到了老太另一旁坐了下来。
她知道今晌午,饭桌上最大的事莫过于牛新玲的婚事,于是紧接着,她又拉着老爷子,挨着李会宁父亲坐了下来。
在这过程中,赵菊兰发现懂这餐桌文化的似乎没几个人,当然,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家都还在客气,不好意思主动就坐。
这时,赵菊兰看到她母亲高蓝英仍是站到饭桌外面,一双干瘦的手叠握在一起,像个服务员一样,就忍不住走过去嚷道:
“妈,您还瓷站着干啥?赶紧坐呀,挨我达坐。”
“呃,这,这……”高蓝英很不好意思,这么多人在这里,她又怎好意思去坐?
作为思想封闭的老一辈人,她跟着牛永禄生活了大半辈子,几乎从未上桌吃过饭,因此这一刻她感到非常奇怪,很不自然。
一直到她儿子端着臊子面从窑里走出来,喊了一声,她这才坐了下去。
事实上,到现在,坐到桌前的妇女,只有老太,邓乐琴,以及李会梅三人,李会梅因为是客人的缘故,所以很正常,而姚杏芳,杨宝凤,牛新玲,牛新芳等人都站在餐桌前看着,尽管眼前的座位空着,她们也都没人想着坐上去。
“今儿我来侍应大家。”牛有铁强调似的说道:“大家都敞开了吃,甭客气了,都往桌前坐,不管男女老少,一律平等。”
“就是,都往桌前坐,甭客气了。”赵菊兰跟着说道。
事实上,她赞同她男人的这种思想,以前吃饭,饭桌上不能有女人,现在在她看来,那完全是陋习,大家坐一起吃饭多好。
就这样,这两口子轮番催促,终于,站在桌外的人,开始陆陆续续坐到了空座位上。
牛有铁和牛新荣叔侄俩人负责端饭,很快,所有人的饭都端到了桌前。
赵菊兰说一声“吃,快趁热吃”,然后大家就都开始吃了起来。
杨宝凤等人因为之前吃过牛有铁做的鱼,因此,这一刻,他们接二连三地夹鱼吃。
反倒是李会宁一家,邓乐琴一家,姚志民,以及牛新芳和她男人,他们都没吃过鱼,因此这一刻,他们又好奇又有些不知所措,跟着他们夹也不行,不夹也不行,看他们吃的香的,又想夹一坨试试,又怕一口吃个鱼刺,卡进镇卫生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