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(凤凰北斗)_第816章 历代正统帝王和历史分期(2 / 2)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816章 历代正统帝王和历史分期(2 / 2)

“工具也从铜器转向铁器,开垦出更多的私人土地,公有的井田制瓦解。”

“故而朕以为,秦朝和上古三代截然不同,它和汉朝、魏晋南北朝、隋唐五代,可以称为中古时代。”

“其中,秦汉唐最强盛时可称天朝,是为中古三代。”

这样一个说法,明显拔高了秦朝的地位。将其称为中古时代的开创者,而且是中古三代之一。

再有人说学习三代之治,只要不指明是上古,秦汉唐就能被包含在里面。

那些信奉儒家的臣子想到这里,顿时感觉一阵恶心。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,自己竟然有学习秦制的那一天。

这些人也不认为秦朝有这样重要的地位,袁可立提出质疑道:

“陛下,秦汉三公九卿,隋唐三省六部,并非完全相同。”

“若说秦朝开创了一个时代,隋朝岂不也开创了新的时代?”

这个说法有点意思,但是不足以把隋唐和秦汉完全区分开。朱由检道:

“无论三公九卿还是三省六部,根子上都是中央集权。”

“中古时代也以天下一统为目标,汉武帝任用儒家留下的大一统,影响到了现在。让中国分裂之后,一次次重新统一。”

“从秦汉到隋唐,基本确定了中国的核心之地。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主体也开始形成,和胡人等外夷相区别。”

“这一时期的汉人积极向上,无论文明还是繁华程度,都是远超周边。”

这是中国历史上辉煌时代,群臣回想对秦汉唐的印象,都有神往的感觉。

无论对这三代有多少诟病,他们都必须承认,秦汉唐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强大——

梵语和泰西语言对中国的称呼,就是来源于秦。

汉人、唐人这两个称呼,更是成为了周边对中国人的代称。

中古时代,确实是中国的奠基时期,秦汉唐的强大无可置疑。

与之相反的是宋朝,无论是面对辽金元,还是面对西夏、安南,宋朝都敢失败。中国在宋朝的时候,再不复天朝上国的地位。

甚至连燕云、河套、交趾这些地方都没收复,为了抵御外敌三易回河、决开黄河,让河北和黄淮残破,遗祸到了现在。

朱由检神色沉重地道:

“中古之后是近古,具体来说就是宋元。”

“这是中国第一次对周边没有优势,甚至被外夷所灭,导致夷狄入主中国。”

“近古留下来的教训,吾等君臣要引以为戒。”

这番话语,让群臣沉默。

因为皇帝这是再次承认亡天下,认为蒙元是夷狄入主中国。

汉人和华人在这个世界并不特殊,也有可能完全被灭。

承认这个对一些人来说比较难,幸运的是蒙元入主中国不过几十年,就被太祖驱逐回草原。

中国又一次迎来复兴,进入到了当代。

朱由检满是自豪地道:

“本朝就是当代,是太祖驱逐胡虏、恢复中华所建。”

“到了成祖之时,更是恢复了中古时代的核心疆域,在天下间恢复了天朝上国地位。”

“如今朕重制礼乐,希望同诸君一起,再一次重返天朝。”

“不知诸位卿家,可愿随朕完成这个伟业?”

群臣闻听此言,自然山呼万岁,表示愿意支持皇帝。

同时,他们也从近古宋元时期的没落,认识到中国成为天朝上国,并非理所当然。

两宋三百多年都没办到,大明也仅仅在成宣之时,维持了一段时间。

如此一来,他们又有什么理由,诟病秦朝一统天下的时间短呢?

更多的朝代根本没有成为天朝,甚至只能说是割据势力。

所以,在这一番分析后,秦始皇顺利地列入帝王庙正殿。秦朝在中古时代的地位,根本就绕不开。

朱由检在确定秦始皇的地位后,又增加了汉武帝等开创天朝的君主。并且按历史分期,把正殿中帝王的位次重新排列:

“帝王庙正殿五室,中一室三皇,东一室五帝。”

“西一室本为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,后以周文王终服事殷而罢。”

“但朕以为不然,文王实为周朝开创之主,后期得到诸侯拥护和商朝争天下,至少能并列正统,地位与夏禹商汤并列。”

“再加上征伐殷商的武王,西一室当有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、周武王四位帝王,作为上古帝王表率。”

这个说法,得到群臣拥护。

因为他们幻想的完美君主,就是周文王。“文”字在谥法中,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

皇帝把周文王重新请回帝王庙,他们当然支持。

禹汤文武这四位上古三代君主,也确实应该放在一起。

确定这点之后,朱由检继续说道:

“又东一室原为周武王、汉光武、唐太宗,又西一室原为汉高祖、唐高祖、宋太祖、元世祖。”

“后来因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,他的祭祀被罢去。元世祖在嘉靖二十四年被迁出,如今再次请入,列入祭祀半华半夷之君的偏殿。”

“朕以为如此分室实在有些混乱,当在又东一室祭祀秦汉君主、又西一室祭祀隋唐宋君。”

“秦始皇、汉高帝、汉武帝、汉光武,除了秦始皇皆用谥号称呼,放在又东一室。”

“隋高祖、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宋太祖,使用庙号称呼,放在又西一室。”

在增加周文王、秦始皇之外,又增加了汉武帝、隋高祖、唐高祖。

帝王庙正殿中被祭祀的帝王,总数达到了二十位。

群臣有些不解,袁可立道:

“汉武帝以开创天朝功绩入庙,尚且能说过去。”

“隋高祖、唐高祖又有什么功绩,能列入帝王庙正殿?”

“隋朝未能征服高句丽,称不上是天朝。唐高祖以唐太宗得天下,何德何能在正殿被祭祀?”

朱由检仔细解释道:

“隋朝虽然称不上天朝,但是隋高祖恢复汉姓、统一南北,是让中国恢复统一的大功绩。”

“再加上隋高祖有开皇之治的治世之功,他有资格列入正殿祭祀。”

“至于唐高祖,不管怎么说都是唐朝的开国之君。唐朝的各种制度,尤其是投碟自应、定期考试的科举,是在武德年间定下的。”

“他得天下不全靠太宗,足以有正殿祭祀的资格。”

这个解释,结合了如今提倡的华夷大防。隋高祖的功绩,被凸显了出来。这位从普六茹恢复杨姓的君主,得到群臣称赞。

但是唐高祖的功绩,却仍不能服人。因为唐初的制度基本是沿袭隋朝,唐高祖也没在开国时立下什么大功绩。

推崇唐太宗的袁可立,此时就反驳道:

“唐太宗在李靖大破突厥后,曾言‘太上皇以百姓之故,称臣于突厥’。”

“此虽权宜之计,却让唐高祖不宜列入正殿。”

“按陛下所定的正统观,蛮夷之君不为正统,更何况是向蛮夷称臣的人。”

“只有贞观三年大败突厥后,唐朝方能以正统称之,唐太宗才是真正的开创之君。”

这番话语一出,顿时对唐高祖的地位产生暴击。

群臣很多人赞同此论,强调华夷大防的朱由检,也不得不承认袁可立这个说法的正确:

如果承认对突厥称臣的唐高祖为正统,中国正统君主的地位就低于蛮夷之君,不符合孔子说的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”。

所以唐高祖不但没被列入帝王庙正殿,甚至连偏殿都不可以——

因为他当皇帝期间一直向突厥称臣纳贡,根本就不能称为正统之君。

与之相反,唐太宗虽然前期对突厥称臣纳贡,却很快就灭了突厥洗刷耻辱。所以他不但是正统之君,还能凭功绩列入帝王庙正殿。

就连宋高宗,虽然在绍兴和议后向金称臣,却因为此前是独立君主,可以称为正统之君。他的继承人宋孝宗也是如此,在隆兴和议后恢复了独立地位。所以两人能称为一段时间的正统之君。

按照华夷之辨的观点,历代正统帝王和年号,被朱由检和群臣从古到今确定了一遍。所有正统帝王,都被列入帝王庙偏殿祭祀。功绩大者,更是被列入了正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