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由检看着钱谦益的《兵器论》,颇是有些欣喜。夸赞道:
“朕不过泛泛而谈,没想到先生听得如此认真。”
“这石器、铜器、铁器、火器四种兵器之说,确实极为贴切。”
“尤其是这句:自石兵而铜兵、而铁兵、而火兵,器之变也。”
“先生当真是大才,认识到器物在变!”
指着钱谦益《兵器论》中的一句,对其大为夸赞。
这句话已经在讲兵器的演进,认识到器物不是一成不变。
单是这个思想,就胜过了这个时代的很多人——
某些人的脑子如同花岗岩一般,一直顽固不变。
留着钱谦益确实没错,这个人脑子足够灵活、而且身段够软。
朱由检已经在考虑,通过钱谦益把更多的知识放出去,经过他的润色,转变为时人能接受的观点。
不知皇帝的想法,钱谦益听到夸赞后,胡子都忍不住翘了起来。
他写《兵器论》就是为了迎合皇帝,为此没少翻阅皇帝提过的书籍。
想到皇帝前段时间曾引用《韩非子》,他在这个只有君臣两人的场合,大胆道:
“韩非子曾曰:上古之世,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、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,皆得以王天下。”
“但是若有人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,必为鲧禹笑矣!”
“臣由此言察觉器物同样如此。”
“若是在秦汉为士兵配铁器,可称神兵利器,凭之战胜四夷。”
“但是到了宋朝仍旧只用铁器,必为四夷笑矣!”
“宋朝正是没及时改进兵器,方被蒙元所灭。”
“大明改进火器驱逐胡虏,让大明进入新时代。”
引用韩非子的著作,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。
这样的话在外面他是不敢乱说的,避免被其他儒家士人抨击。但是在皇帝面前他却大胆说出来,表明自己对法家有认识——
制定礼法的重任,自己也能担起来。
朱由检听到这番话后,果然很是高兴,赞赏道:
“先生曾说:礼为法之本,法为礼之用。果然对礼法颇有见解。”
“韩非和李斯的法家,本就源自荀子。只是走偏了路,丢了礼的指导,用刑名残民害民。”
“不过其中有益的地方也要汲取,用礼乐把法律引到正路上来。”
给钱谦益这种行为定了性,认为可以借鉴法家有益的部份。
隐含的意思就是可以把法家收编,融入儒家中来。
正愁着实学根基不深的钱谦益,当然很是欣喜。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把法家改头换面,作为自己的学问。
想到皇帝曾经在审查阉党时提出“二阶层四要件”,他心中已经隐隐有了思路:
要用客观实证,把实学引入断案。
让那些学习礼法的人,都绕不开实学。
——
想着这个前景,钱谦益就如饮甘醇。不过更让他惊喜的,是皇帝接下来的提点:
“这《兵器论》虽然不错,却失之狭隘。”
“先生仔细想想,除了做了兵器之外,石器、铜器、铁器还能用作什么?”
钱谦益思索了一下,回道:
“石器、铜器、铁器,平时也可使用。”
“农人可以用其开垦,工人可以用其做工,商人可以用其交换。”
朱由检颔首赞许,总结道:
“农工商皆可用于生产,故而石器、铜器、铁器,可称为生产器具,或者说生产工具。”
“先生所说的‘器之变’,其实是生产工具的演变,进而带动了兵器演变。”
“所以先生的文章不该是《兵器论》,而是要称为《生产论》,作为《恒产论》的下一篇。”
“在实学指导下改进器具,用于发展生产。”
引到钱谦益的实学,向指导生产发展。
告诉大明的人财富不是恒定的,可以发展生产,增加总体财富。
钱谦益虽然认识不到这一点,也不懂什么是生产工具。但是《生产论》这个词,却让他醍醐灌顶,认识到皇帝为何说他“狭隘”——
能和恒产对应的,可不就是生产吗?
区区兵器的论文,如何能作为《恒产论》的下一篇。
所以他心悦诚服道:
“陛下所言甚是!”
“《恒产论》的下一篇,确实应该为《生产论》。”
“只是这石器、铜器、铁器用于生产还好说,火器如何用于生产?”
“难道用它开矿,或者去做炮仗?”
想不出如何用火器,用于发展生产。
但是撇开火器的话,在兵器的观点上又不完善——
他写出《兵器论》的原因,就是因为大明用火器重振军威。
朱由检闻言微笑,没有正面回答,引导钱谦益道:
“石器、铜器、铁器,还可以继续细分。”
“先生仔细想想,陶器、玉器,是不是属于石器?”
玉是石的一种,把它称为石器理所当然。
但是把陶器也称为石器,却让钱谦益有些不解:
“陶器为烧制而成,为何称为石器?”
朱由检解释道:
“石块形状多样,有拿到手里就能用的,更多的需要打磨。”
“这磨制一个水瓮,可想而知有多困难。”
“故而先民抟土成型,把它烧成类似石头的石器。”
“最初的陶器,就如土器一般,后来才烧制得越来越结实,演变成为瓷器。”
“如果把天然的石器称为旧石器,陶器、玉器等人工打磨制造的石器,可以称为新石器。”
“算上两者之间的过渡阶段,石器时代可细分为旧石器时代、中石器时代、新石器时代。”
这在后世是常识,此时却听得钱谦益耳目一新。
他虽然没想明白石器时代的细分和火器有什么关系,却耐心听皇帝继续讲下去:
“铜器时代,和石器时代一样可以细分。”
“黄帝采首山铜铸鼎铸剑,使用的天然的铜块,它的颜色大多是红色的,可称为红铜时代。当时铜石并用,处于过渡阶段。”
“夏商周三代时,人们已经知道在铜里面加上锡或铅,提高铜的硬度。后人发掘出来的大多是青色,可称为青铜时代。铜器已经成为主要生产工具,同时用作武器。”
这是铜器时代的细分,钱谦益仔细琢磨后,觉得确实有道理。他顺着皇帝这番话,推测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