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(凤凰北斗)_第853章 笛卡尔和伦勃朗(2 / 2)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853章 笛卡尔和伦勃朗(2 / 2)

崇祯重振大明 凤凰北斗 2286 字 10小时前

不过他还是安排阮大铖等人搜集学术界的资料,看看能邀请到哪些人。

阮大铖努力之下,得知法国数学家笛卡尔,如今正居住在荷兰。

这是一个精通哲学、数学、天文学、物理学等学科的人,阮大铖虽然对他的研究不怎么了解,却还是热情拜访。

笛卡尔之所以避居荷兰,主要是宗教因素。此时他正在书写关于形而上学的一本小书,主要目标是证明上帝的存在,证明灵魂能独立于身体而存在。对前往大明不感兴趣。

不过在得知大明的宗教政策很宽松、完全是世俗社会后,他向阮大铖推荐了梅森。因为他得知梅森在书写一本“邪恶之书”,很可能是偏向无神论的。

这种图书很受教会敌视,在法国出版的危险很大。如果出现问题,大明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庇护地。

梅森在后世出名的是梅森素数,他在此时的学术界,同样享有大名。

此人交游广阔,笛卡尔、费马、罗贝瓦尔等人,都通过他交流。这些人在梅森的住所聚会,被誉为“梅森学院”,是法兰西科学院的前身。

阮大铖通过笛卡尔,开始和欧洲学术界建立联系。

各个科学家的名字被他搜集起来,传给大明皇帝观看。

他本人也开始和这些人建立联系,以备在皇帝下达命令时,邀请这些人过去。

最让他欢喜的一件事,还是找到了伦勃朗,这位年轻人愿意前往大明。

——

“康斯坦丁·惠更斯,他是我的秘书,擅长音乐和绘画。”

“他在三年前找到了两个年轻人,认为他们可以成为荷兰的鲁本斯。”

“一位是扬·利文斯,一位是伦勃朗,他们在莱顿合作建画室。”

向阮大铖介绍着伦勃朗,奥兰治亲王有些得意地道。

在得知阮大铖很重视寻找这位画家后,他同样投入了很大精力。希望先一步招揽这个画家,让他像鲁本斯一样,成为自己的外交官。

阮大铖只给了个汉语音译名,他以为寻找会很难。让他没想到的是,自己的秘书三年前就接触过伦勃朗。认为这个年轻人,有可能成为荷兰的鲁本斯。

尤其让他满意的,是这样的人才有两个。伦勃朗和扬·利文斯两人,都受到惠更斯的赞誉。

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劝说伦勃朗,希望他以自己外交官的身份,去大明为大明皇帝服务。

并且许诺自己若成为荷兰国王,就册封伦勃朗为贵族。

(伦勃朗自画像,《戴饰羽帽的自画像》,1629年)

伦勃朗此时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,而且没有成家,自然很愿意冒险。

尤其是他出身磨坊主家庭,自幼学习的是神学,在大学学的是法律。因为信奉的教派在宗教斗争中失败,退学转学绘画。

他的心里还是很向往从政的,很羡慕鲁本斯在西班牙的地位。

在得知奥兰治亲王想培养荷兰的鲁本斯后,年轻而有冒险精神的他,很快就答应了。

他希望能够获得爵位,摆脱磨坊主家庭的地位——

在荷兰甚至整个欧洲,磨坊主都是经常被取笑的对象。他们普遍背负着骂名,被人们当成是骗子、敲诈勒索者和通奸者,靠着天平玩弄女性。

伦勃朗去莱顿大学读书,就是他的家族摆脱这个地位的努力。

只是很不幸他失败了,没有读完就退学转学绘画。

阮大铖对他的经历不怎么感兴趣,但是在看到他的作品后,很快就明白了,皇帝为何重视此人:

伦勃朗在光影上的造诣,简直前所未见,这是一个有可能与达芬奇等人比肩的人。

尤其是画中的光影和色彩,让他想到了在笛卡尔那里看到的光学实验,赞赏道:

“以光影入画,伦勃朗先生的画作果然独树一帜。”

“我在笛卡尔先生那里看到他用光的折射解释彩虹,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。”

“伦勃朗先生以光影变化绘画,是一条正确的道路。”

伦勃朗听到后兴奋地道:

“光的折射定律,阮先生也知道这些吗?”

“它是莱顿大学的斯涅耳教授发现的,只是没有正式公布。”

“没想到笛卡尔先生也知道。”

显然,曾经就读于莱顿大学的他,听说过这个知识。

并且在绘画之时,受到很多启发。

阮大铖听到伦勃朗连这些学术界最前沿的知识都知道,对他更看重了。

这样一位好学不倦的年轻人,能给大明的绘画界带来很大变化。

尤其是伦勃朗学过拉丁文,能够熟练地使用拉丁语。这让他更是满意,嘱咐道:

“你在船上,一定要好好学汉语。”

“这是一部拉丁语汉语词典,希望你下船的时候,就能熟悉汉语。”

赠送了一部词典,还有拉丁语汉语双语的四书。

学会这些,伦勃朗能更快地融入大明,获得皇帝赏识。

在伦勃朗的帮助下,阮大铖购买了许多专业绘画工具和颜料,并且招揽了一些不知名的画家,带他们一起去大明。

同时,阮大铖还派人去德意志,招揽工匠等人才。

这个地方邦国众多、而且现在很乱,瑞典和神圣罗马帝国正在进行战争。

阮大铖得知后就没有过去,只是花钱委托荷兰人去招揽人才。

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乱,德意志的工匠很出名,尤其是制造武器的枪匠,研发了簧轮枪、线膛枪等新火器。

朱由检专门提过这点,让阮大铖招募德国枪匠和雇佣兵,带着工具回去。

到了二月下旬,这些人陆续回返,带回了需要的东西。

阮大铖把这些都装上船,自己亲自坐船,从海牙前往里斯本。

他和孙元化带领的另一拨人将在这里会面,决定让哪些人留下、派几条船回去。

阮大铖本人是想回去的,但是他又知道,自己回去之后,在朝堂上也无法站稳脚跟。

或许靠着此行功绩,皇帝不会把他下狱。但是在家乡当个富家翁,却又非他所愿。

还不如继续留在欧洲,完成皇帝的任务,让皇帝刮目相看:

『荷兰是个用武之地啊!』

『皇上说这里像是春秋战国,果然有些相似。』

『典籍上记载的纵横权谋之术,完全能用在这里。』

『如果我能兵不血刃收服几个藩国,将来甚至能获得封爵的机会。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