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(凤凰北斗)_第854章 罗马教廷的决定(2 / 2)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854章 罗马教廷的决定(2 / 2)

孙元化等人则在龙华民帮助下,搜集皇帝感兴趣的大键琴、提琴等乐器,购买农作物的种子和牲畜,以及印刷机、造币机等机械,寻找伽利略等人。

——

托斯卡纳大公国,佛罗伦萨。

自从伽利略发现木星卫星,并表示要将大公的名字镌刻于繁星之中后,他就成了美第奇家族的首席科学家和哲学家,经常居住在这里。

孙元化接到的任务有考察佛罗伦萨共和国,对这个国家变成大公国的过程也颇感兴趣。离开罗马之后,很快就抵达佛罗伦萨,拜访伽利略等人。

伽利略和乌尔班八世是好友,他此时正打算借助这位好友的关系,出版《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》。

对孙元化邀请自己前往大明,自然没有答应。

不过对于孙元化要花一笔钱购买自己的温度计、望远镜等发明,并且买断他的著作中文翻译出版权。他却非常高兴,喜悦道:

“大明皇帝真是一位慷慨又尊重知识的君主。”

“我可以答应你的要求,并且解答问题。”

对孙元化带来的一些天文问题做出解答,对此略有了解的孙元化,对伽利略非常佩服。再次邀请他道:

“吾皇很期望伽利略先生到访,说您是真正的学问家。”

“对于您的有关哥白尼的研究,他认为非常危险。”

“希望您在受到迫害时,考虑去大明避难。”

这个邀请实在有些冒昧,伽利略听到后不悦道:

“教宗已经看过图书的一部分内容,并且表示满意。”

“我完全认同教宗说的哥白尼学说是一种假说,把它作为纯数学假说来论述。”

这是他从教宗那里听到的要求,并且根据这些对图书进行了修改。

他完全不认为出版《对话》有什么麻烦,毕竟已得到教宗同意。

孙元化也不清楚这件事会给伽利略带来什么麻烦,但他从皇帝那里听到过,伽利略会因为这部书被教廷审判。

那时就是大明邀请他的机会,等到时候再说。

现在只是提前留下引子,让伽利略遇到麻烦时能想到大明的邀请。

留下大明在罗马建立的会馆地址,孙元化又在伽利略的引荐下,从佛罗伦萨的学者手中,抄录有关共和国的资料。

这件事引起了托斯卡纳大公的注意,时任大公费迪南多二世是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。在他父亲科西莫二世去世时只有十岁,所以公国由他的母亲和祖母联合摄政,直到此时也没有完全掌权。

他对大明搜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资料非常感兴趣,和孙元化见面时询问道:

“你们为何对共和国感兴趣呢?”

“难道大明要实行共和制?”

孙元化向他解释道:

“大明不实行共和制,但是陛下有意建立议会,希望得到各国议会的情况做参考。”

“共和制的国家少有,陛下想知道共和制的议会,和君主制的议会有什么区别。”

费迪南多二世笑道:

“共和制的议会可不是什么好东西,一直都有人唱反调。”

“斗来斗去人们都厌倦了,所以就有了君主。”

“佛罗伦萨在我的家族统治下,变得更加繁荣。”

这番话说得孙元化连连点头,认同共和制不如君主制。

在熟读儒家典籍的他看来,君主制才是正路,什么共和行政,完全都是邪路。

两人就此交流了很多看法,孙元化还被允许抄录官方资料。

甚至,在知道大明在南洋等地设立自贸区、欢迎各国商人去贸易后,费迪南多二世还希望美第奇银行能开到大明,在大明的自贸区设分行。

孙元化对此不敢擅专,表示要回去后请示皇帝。

美第奇家族却对此很热心,甚至在知道孙元化在采购造币机械后,请他去参观美第奇银行的造币厂。他们发行的货币弗罗林,是欧洲商业的首选货币。

打制币没有什么好看的,但是孙元化看到一枚枚硬币在螺旋压力机下制造而出,却是非常赞叹。明白了皇帝为何让他购买造币机械,用这种方法造币。

虽然螺旋造币机价格昂贵,比手工打制还贵一些。但是它们精美的样式,却让这种硬币仿制很难。

令朝廷头疼的私钱问题,有可能得到解决——

不是所有的人,都能购买到造币机械。

——

在完成这些任务后,孙元化带着两条船,和龙华民、许显纯返回大明。

他们先去的是里斯本,在这里与阮大铖会和。

得知阮大铖已经在荷兰建立使馆,并且和各国建立关系,孙元化颇有些赧然,觉得没完成皇帝的交代。

与阮大铖相比,他几乎没有什么收获,甚至连使馆都没建立,只建了个会馆。

这让他隐约意识到新教国家和天主教国家的不同,在一些政策方面,新教国家确实更灵活些。

来不及细想,孙元化几人听到阮大铖打算留在泰西,顿时更是佩服。因为这块地方,在他们看来完全是遍地蛮夷的异域。

接过阮大铖递来的奏疏,孙元化道:

“阮副使放心,本官回去之后,一定会上奏你的功绩。”

“这些东西也会完完整整地带回大明,不使它们遗漏。”

阮大铖嘿嘿笑道:

“其他倒也罢了,但是葛公公挑选的泰西淑女,还有招揽的画师,一定要让他们分开坐。”

“避免出现意外,都到不了大明。”

说着,他还特意提点了一下,已经把这些人分成几拨,分散到几条船上。

尤其是伦勃朗和另一位擅长肖像画的弗朗斯,被要求分开乘坐。阮大铖道:

“这个伦勃朗,是皇上点名要的。”

“那个弗朗斯虽然不怎么知名,但他的肖像画得不错。”

“有一幅《吉普赛女郎》,笑容有点像《蒙娜丽莎》。”

“陛下若是见到了,一定会很喜欢。”

(佛朗斯·哈尔斯,吉普赛女郎,1629)

这是他招募画师为贵族女子画肖像时,应募来的画家。

阮大铖在看到他的作品后就买了下来,并极力邀请他去大明。

弗朗斯·哈尔斯一直穷困潦倒,在他开出的优厚待遇下,答应去大明工作。

甚至还带上一个学画的儿子,作为助手过去。

阮大铖对这个人同样很重视,因为这是他招募的人才。

特意让他与伦勃朗分开坐,免得一起在海上遇海难。

其它搜集来的种子、牲畜等也是如此,被分散在要回去的三条船上。

孙元化率领船队,跟随去果阿的葡萄牙商人,向着大明回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