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创业实录(恶的呃呃呃)_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(1 / 2)_非洲创业实录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一百六十二章 沙皇在东非(1 / 2)

这种情况并不奇怪,前世奥匈帝国解体后,匈牙利的君主制就短暂复辟过,这也印证了匈牙利经济上的落后,反而使他成为哈布斯堡皇室稳定的支持者,或者说并不反感君主制继续存在。

反倒是奥地利因为工业化程度更高,现在民族党和资产阶级,工党等等各路人马,对如今君主制度感到不满。

……

德国有民族党,奥地利有民族党,同为“德意志”的东非自然也不例外,只不过就和工党一样,莱茵帝国德意志民族党也不成气候。

原因也很简单,随着1931年,东非七五规划的全面执行,以赞比西河改造,北非铁路,殖民地建设等等一系列大工程的开工,犹如一剂猛药,直接将萎靡不振的东非经济盘活了。

一时间,东非经济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,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,各种大型项目纷纷落地,并且规模更加庞大,财力更加雄厚,东非的失业率被压低到极低的水平。

这样一来,东非民众都在为生活奔波,哪有闲心像其他国家民众加入这个政党,那个政党,亦或者其他群体,还试图推翻现政府。

达累斯萨拉姆市。

一辆汽车行驶在宽敞的柏油路面上,进入夏季的达累斯萨拉姆市,正是短雨季,温度相对温暖舒适,空气也比较清爽。

唯一比较让人烦躁的,可能就是街道上时不时传来的工地噪音,1931年,达累斯萨拉姆市政府开始对原本的旧城区进行了改造。

达累斯萨拉姆市可是东非最早的城市之一,有许多上个世纪遗留的城市建筑,很多年限甚至超过了五十年。一同被拆除的还有曾经东非的官办烟馆,赌楼,妓……这些是曾经西印度洋航线水手最流连忘返的地方。

昔日,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以前,达累斯萨拉姆和蒙巴萨的红灯区,格外红火,波斯美女,东洋马,还有特色的黑人……能满足绝大多数印度洋航线客人的需求。

这应该也算东非和苏联的区别,同样是积攒资金,东非的下限就很低,但不得不承认,这种明目张胆的灰色产业,确实日进斗金,且成本极低。

不过,东非作为“文明国家”,早就取缔了这些灰色产业,现在更是把这些黑暗的历史,连同市区里的老旧建筑一块抹除掉。

这样一来,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市民就遭了罪,白天东城区,到处都是破碎机,推土机等车辆工作的声音,让人不得安生。

“今年达累斯萨拉姆市到处都在大拆大建,到处都在施工,也不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能结束。”汽车驾驶位上,一名二三十岁左右的壮年人,手握着方向盘,看着前方因为道路施工,被堵塞的街道,有些无奈的说道。

副驾驶位上应该是他的妻子,她开口说:“这次达累斯萨拉姆所有老城区,都在改造范围之内,没有一两年时间,估计不会结束。”

“这确实对市民出行造成了影响,不过达累斯萨拉姆市也今非昔比,以前帝国只有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两座重要的港口城市,而现在,随着东非其他城镇的崛起,达累斯萨拉姆市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,已经大不如前了。”

可以说自从蒙巴萨市超过达累斯萨拉姆市成为帝国第一大城市后,达累斯萨拉姆市民众的心气都下降了不少。

放在二十年前,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,几乎是东非最耀眼的两大城市,可是到了今天,东非光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就有十几座。

而且,东非东海岸的情况和西海岸截然不同,西海岸的罗安达和卡宾达,因为地理位置还有自然环境的原因,可以说高枕无忧,只要不出太大差错,在西海岸几乎没有竞争对手。

而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在东海岸的地位就没有那么稳固了,像贝拉,马普托等,并不比他们差多少,其他诸如彭巴,克利马内,纳卡拉,新汉堡港等东部滨海城市的实力也不弱。

当然,现在东非东海岸最炙手可热的城市,则是赞比西河出海口的欣代市,有东非经济学者认为,欣代市甚至可能成为未来东非经济最发达的城市。

因为欣代市背靠赞比西河,只要一等到赞比西河改造完成,它在发展经济领域的基础优势,几乎无人能比,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,也是东非中部最重要的出海通道。

相比较之下,达累斯萨拉姆市和蒙巴萨市,他们和内陆的交通,几乎只能依靠铁路和公路,这极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。

男人对妻子说道:“即便是衰落的达累斯萨拉姆市,放眼世界,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永远也达不到的天花板城市了。”

“也就是在东非,现代化的大城市数量太多,所以使得达累斯萨拉姆市没有那么耀眼,放在过去俄国,可能也就圣彼得堡能勉强在体量上压它一头,但实际上,达累斯萨拉姆市的工业,科技,开放程度都甩了圣彼得堡一大截。”

“当然,现在圣彼得堡已经被工党改成了列宁格勒,也不知道如今俄国的情况怎么样。”

男人带着缅怀的语气说道,看得出来他对圣彼得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。

妻子安慰着说:“阿列克谢,我们应该接受现实,虽然不想承认,但是苏联工党最近几年的表现还是不错的,尤其是这次经济危机,苏联不仅没有受到重创,反而逆流而上。”

“放眼全世界,可能也就东非在经济上的表现,不至于被苏联比下去,俄国对于我们终究只是一场童年的梦幻,现在的俄国人,恐怕早就忘记了我们这个国家的存在。”

东非的新闻报纸,对于苏联的描述还是比较公平公正的,尤其是近几年,苏联经济发展领域的一些成绩,东非也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遮掩起来。

当然,苏联好的一方面,东非没有隐瞒,黑暗的一面,同样被东非掀了个底朝天,尤其是苏联农民的悲惨境况,还有可怕的大清洗。

不过,东非对苏联的描述,整体上偏向于正面,但是,这并没有引发欧美各国底层民众那样对苏联制度的向往。

主要还是东非和苏联的行事作风,政治制度,经济政策上的相似点比较多,以至于有部分东非学者,大言不惭的说“苏联经济的成就,源自于对东非的拙劣抄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