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训斥完下属后,约瑟夫的情绪稍微稳定下来,他坐回到办公桌前,拿起烟斗叼在嘴里深吸了一口气。
“我们不能让帝国主义国家看苏联的笑话,尤其是西乌伪政府,一旦让他们发现了东乌的问题,就有可能让德国,还有奥匈帝国看出我们的虚弱。”
“在苏联国防工业建设完成之前,我们在武器装备领域是没有和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抗衡能力的。”
“即便现在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,日子很不如意,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苏联和他们之间工业上的巨大差距。”
本时空里苏联面对的压力,比前世要大的多,因为本时空里的德国空前强大,同时,没有解体的奥匈帝国,实力也不容小觑。
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世界排名靠前的帝国主义列强,都在苏联身边,所以苏联的国防压力空前。
工业和军事上的短板,需要时间来弥补,在此前,苏联就必须更加重视内部的稳定和团结,这次哪怕财政收入减少,约瑟夫也不能放任东乌出现大问题。
而这么做,实际上会对苏联工业化造成一定的影响,因为财政收入减少,势必拖延一五计划完成进度。
约瑟夫皱着眉头,吐了一口烟气,对贸易委员会负责人罗森戈尔茨说道:“这次粮食交易,要严格保密,最好能尽量减少英国,美国和东非这些国家的警惕性,同时重视阿根廷,巴西这种相对中立粮食出口国的贸易。”
“以饲料,工业原料的名义,掩盖这次贸易的目的,同时,粮食出口也应该加大力度,从粮食价格更低的地区,进口更多的粮食,哪怕质量和口感差一些也无所谓。”
“就比如东非的稻米,虽然国内民众可能吃不惯,但只要价格上合适,我们就可以大量进口。”
在东非大米的价格比面粉要便宜,一方面,东非主粮中水稻种植比例高,另一方面,水稻的亩产本来就比小麦要高一些。
同时,东非在水稻种植领域,世界领先,是世界上主要水稻种植国中唯一实现机械化种植的国家,同时在水稻田面积,种植技术,水利设施,农药化肥使用量,育种培育等等方面,都无出其右。
但是,东非水稻的国际销量向来不突出,这主要是国际粮食市场上,水稻的受众消费能力偏低。
除了东非以外,世界主要水稻消费国里,经济最好的就是日本,可众所周知,日本民众的生活水平在列强国家里都属于垫底的存在。
而那些非工业国的水稻种植国,别说水稻进口了,反而最希望的是扩大出口,哪怕本国民众挨饿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。
总而言之,国际市场上水稻价格是略低于小麦的,因此苏联从东非进口水稻,更具有价格优势。
国际市场上水稻价格略低于小麦,但是反映在哪些非水稻主产国却又是另一种景象,就比如以小麦为主食的国家,反而物以稀为贵,水稻价格更高。
苏联就是如此,在苏联政府制定的农作物收购价格中,水稻价格是高于小麦的,毕竟苏联只有极少数地区能种植水稻,还有远东帝国北方,水稻价格每石比小麦高一到二银元左右。
不过,这种情况并不影响东非水稻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卖的便宜。苏联政府就是想利用两国粮食交易中的差价,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。
仅靠粮食交易的差价,显然无法弥补这个缺口,因为东非进口苏联小麦也是有数的。
约瑟夫就说道:“在其他产品上,可以适当给东非让利,比如煤炭,铝土,铜等。”
东非是苏联煤炭的买家之一,乌东地区的煤炭,靠近黑海,所以很方便通过苏伊士运河出口到东非北方一些地区。
至于铝土矿,苏联的储量也很大,而当前,苏联本国并无炼铝工业,因此,在新经济政策以前,东非就和苏联有相关贸易。
铜就更不用多说了,东非本身是铜矿消费大国,在国际社会上,东非的有色金属冶金一直都比较出名。
不过,约瑟夫提到的这几种矿产,很显然,除了铝土以外,对东非的吸引力有限,而且,对现在的苏联而言,重要性也不高。
就像石油,黄金这种矿产,和东非的贸易就不是重点,苏联的石油主要买家是欧洲各国,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,至于黄金,苏联侧重于和瑞士等中间国交易,规避国际社会对苏联黄金的抵制。
除了这些矿产以外,1930年苏联的锰矿,铁矿,钾盐等出口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。
苏联是世界第二大锰矿出口国,仅次于东非,德国和美国都是苏联锰矿石的重要买家,因此东非和苏联在锰矿出口上形成了竞争。
苏联的铁矿主要出口欧洲,尤其是德国,奥匈帝国,法国,意大利这些国家,而东非主要从印度,澳大利亚,南洋,还有南美进口铁矿。
钾盐作为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材料,在国际市场上倒是很受欢迎,甚至是供不应求,但是苏联同样优先出口德国。
道理也很简单,德国耕地面积有限,人口密度又极高,粮食压力大,因此,在农业领域德国舍得投入,甚至愿意为此从苏联这个敌对国进口钾盐,并且给出的价格也比其他国家高。
约瑟夫对苏联的出口情况如数家珍,因此他对罗森戈尔茨说道:“对外贸易委员会,要充分结合各国的国情,再结合我们苏联自身的优势,在今年的农矿出口上,放宽限制,尽可能的换取更多的外汇。”
“最好能在弥补粮食缺口的同时,保证国家工业发展的资金。”
简单来说,约瑟夫的意思就是通过贱卖矿产换取更多的资金,毕竟这些矿产现在苏联也利用不了,还不如用来应急。
说到底还是苏联的工业化程度太低,否则的话,苏联的出口就应该以工业品为主,而不是农矿产品。
至于前世说苏联工业品质量差这个问题,那要看和谁比,和国外那些工业强国相比,苏联工业确实偏科。
但实际上,就算偏科的苏联工业,其饱受诟病的轻工业,也比之前的沙俄,还有后来的俄罗斯强,毕竟前世21世纪,俄罗斯重新变成市场经济后,其轻工业也一直十分落后,不仅轻工业不行,继承苏联的重工业优势也慢慢丢失。
就恩斯特前世所知,俄罗斯的许多国产轻工业品,依旧停留在苏联时期,像什么锅碗瓢盆,还有巧克力,酸黄瓜,肉肠等等。
市面上俄罗斯唯一有竞争力的可能就是食品产业,但这并不是它的食品工业强,而是偏向于“地域特色”,“情怀”为卖点的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