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非对南美的前期投入,日后受益者显然是东非西海岸地区,诚然近些年来东非西海岸发展不错,可和东海岸相比依旧有明显差距。
想要改变这种格局,南美和西非两个和东非西海岸利益相关的地区,就必须优先布局,从而使得西海岸成为南大西洋的经济高地,虹吸整个南大西洋沿岸国家和地区的资金,人才和资源。
在西非和南美之中,毫无疑问后者对当前东非的吸引力更大,一方面是英国势力收缩,另一方面是南美相对于西非开发更成熟,至于西非,各国势力盘踞,且文明程度偏低,文化和种族和东非差异也过于明显。
……
时间转眼进入1932年。
去年,随着东非政府大刀阔斧的经济调整下来,成功抵住了世界经济危机的逆潮,成为世界少数几个在经济风暴中逆流而上的经济体。
不过,与之伴随的则是花钱如流水,为此,东非政府也不得不走上缩衣减食的道路。
弗里德里希皇储今天就在铁道部开会,就东非铁路的“亏损”问题进行讨论。
“铁路是事关国民经济,国防军事战略,基础民生的重要交通设施,从本世纪以来,帝国铁路事业发展日新月异,迅速腾飞,成为世界第三大铁路网。”
“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,驱动区域经济发展,平衡地区经济差异,改善交通通行条件等方面做了重要贡献。”
“但是,随着时代的发展,如今铁路所呈现的危机也已经在全世界爆发出来,除了苏联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外,许多国家的铁路资产,事实上成为了负资产,我们东非铁路也存在这种发展趋势。”
“所以,我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,对东非铁路如何改革,做出详细和切实可行的方案。”
1931年,世界三大铁路网,分别是北美铁路网,欧洲铁路网,最后是东非铁路网。
其中美国的铁路高达四十三万公里,稳定排在世界首位,欧洲世界第二,长度超过三十五万公里,最后东非本土铁路线也超过三十一万公里。
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,美国铁路产业损失惨重,欧洲铁路产业整体表现还不错,还有苏联这种铁路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存在,东非虽有些底气,但是问题也已经比较严重。
铁道部部长威尔斯分析说:“皇储殿下,关于目前东非铁路的经营情况存在的问题,这是因为我们东非特殊国情所导致的。”
“铁路方面的亏损,有内部和外部双重因素作用,内部是系统性和先天不足等问题,只能不断调整,外部主要是其他交通方式的崛起,和铁路产生了竞争。”
“就拿当前世界铁路经营状况最好的欧洲铁路来说,他们之所以能够勉强维持,这是因为欧洲本身市场和需求就大。”
“欧洲人口是东非的两倍多,并且面积还比东非要小许多,仅客运方面,就注定了东非铁路的盈利情况不会太好看。”
早期铁路肯定是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,毕竟铁路建设初期,线路少,且早期铁路多建设于经济发达,人口稠密,或者资源丰富的地方,加上没有汽车等交通方式竞争,几乎垄断主要客运市场。
就以19世纪的世界铁路情况来说,当时没有汽车,铁路就是速度最快,最方便,最舒适,也是最有格调的交通方式。所以,19世纪的民众出行,有条件的话,陆地交通方面,铁路必然是最佳选项。
可是,到了20世纪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,俗话说物以稀为贵,但是看看如今的欧洲,北美还有东非,哪个铁路长度放在前世21世纪,都能排在前列。
别说发达城市和工矿地带,就是偏远的乡村,甚至是森林,雨林,沙漠,大山沟里都能见到铁路的身影。
总而言之,如今发达工业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是铁路建设过剩问题,其中尤其以美国为甚。
威尔斯就重点提及道:“美国的铁路超过四十万公里,世界第一,但是美国的人口总量,还不到欧洲的四分之一,甚至比东非还要少个近大几千万人口。”
“同时,因为美国对经济的放任,铁路行业十分混乱,许多铁路公司,甚至重复建设线路,为了招揽乘客打价格战,铁路系统不兼容等等,所以如今美国铁路在经济危机中哀鸿遍野,损失最大。”
“除了这一点以外,美国汽车产业的爆发,也是铁路产业暴雷的重要因素,我们东非虽然是世界汽车产业第一大国,汽车保有量超过三千万。”
“但是和美国相比,我们的汽车产业发展已经比较克制,美国人口仅仅一亿两千万人,汽车保有量却超过两千五百万台,在人均数量上比帝国还要高。”
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,但是因为经济体制的原因,美国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态度和东非政府完全不同。
东非政府在交通产业发展上,偏向于均衡发展模式,铁路,公路,航空,水运全面发展,并且在公路交通方面,东非以技术,品牌培养为主导,而非盲目追求数量。
美国就完全不同了,这个时代的美国企业,像极了前世远东帝国快速工业化阶段的企业,但凡闻到一点血腥味,所有企业都一拥而上,最终导致产品价格变成“白菜价”。
在汽车产业发展上,就体现了这一点,东非从二十年代开始,在政府的引导和规范下,汽车产业升级转型,稳定拓展中高端市场。
而同时期美国政府对国内的车企,完全是放任自流,加上股市的影响,美国汽车产业迅速膨胀,准入也完全没有门槛。
因此,美国企业也不管技术,工人,市场需求等等因素,拿着钞票就进入这个行业,反正有股民兜底,也不怕产生浪费。
这最终导致1929年经济危机中,美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崩溃,而在1929年以前,还有不少美国经济学家信誓旦旦的称“美国汽车产业超越东非指日可待”。
就以美国汽车产业在二十年的发展状况来说,做出这种判断也并非没有道理,在1920年以前,美国汽车产业完全无法和东非对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