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有铁也把接母亲回来住的事,告诉了他大哥和大嫂,以及二嫂。
他们听了后,都没意见,相反,一个个都高兴的要跳起来,尤其是老二姚杏芳,她家因为要给三个儿子结婚,家里条件又不好,还要养育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,要是再把她母亲接过来养,生活负担无疑又会加重。
老大杨宝凤如释重负,她立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开始说道:“我一向都支持这种观点,谁家日子过得好,谁家来养咱妈,这几年,我屋里日子过得稍微比你们几家好一些,所以,你看这几年,我都尽量在多养咱妈。”
听了这话,牛有金尴尬的脚趾都抓紧了,他知道媳妇只是想表达她的谢意,毕竟母亲这个累赘已经算是交给老四赡养了,可没想,媳妇连话都不会说。
与此同时,姚杏芳也是听得红了一脸,尽管这一刻,她和她大嫂子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,但她说的话是真的能把人惹笑。
如果她不觉得尴尬,那尴尬的一定是在场的客人,更何况,人家李会宁一家人都在场,她不为自己了,也该替她儿女的未来着想啊!
当然,杨宝凤也似乎感觉到了不妥,微微一顿,她接着又补充了一句。
“这些年,轮到咱妈去你们几家的时候,我都从来没催过。”
姚杏芳抠了抠眼角的眼屎,险些笑出来,心说多养母亲和催养母亲又有什么区别,多此一举嘛。
就这样,对于哥嫂们之间丰富的感情戏,牛有铁是浑然没有在意,他忙着把一大锅红烧大嘴鱼弄出来,用搪瓷盆分成两份,端到桌子上摆好。
紧接着,他忙着就和侄女牛新芳,及侄女婿唐孝年压面,等把面压好,没一会功夫,他媳妇就回来了。
媳妇后面跟着他母亲高蓝英,母女俩象征性跟厨窑里的人打了声招呼,下一刻,便去了新厦房。
赵菊兰牵着她母亲的手,把她母亲要住的厦房简单介绍了一番,然后说道:“妈,以后这间厦房就是您的了,您和我达住一起,再也不分开了。”
看着这宽敞明亮的新厦房,高蓝英忍不住两行热泪飚了出来,这一刻,她终于相信儿子已经把日子过好了。
以前的穷苦日子总算是过去了,至少,她相信儿子一家不会再因为青黄不接,像叫花子一样,到处问人借粮了。
尽管她平时很少来儿子家,但儿子每次进山打到了什么野物,打到了多少,她都从孙子牛新荣嘴里听说了,现在儿子又一下子盖起了三间厦房,因此,她便相信儿子肯定挣下了不少钱。
“妈,您嚎啥?快把声止了!”赵菊兰立刻道,同时用她的手帕帮母亲揩拭眼泪。
这时,老爷子笑呵呵道:“你妈是太高兴了,想嚎就叫嚎出来,嚎出来心里就痛快了。”
高蓝英回头瞅了她男人一眼,随即,借着儿媳妇的衣服袖子,又是一阵飙泪,一边发自内心地说道:“妈没想到,你两口子把日子过得这么好,妈没想到,妈这辈子还有机会让你两口子赡养。”
赵菊兰默然不语,只一个劲儿帮母亲揩拭眼睛。
这时,老爷子又笑着道:“这一切,都是老四创下的,老四真真是,给咱老两口子把光挣了。”
高蓝英点点头,眼泪仍是止不住往外涌着。
赵菊兰擦都擦不及,这一刻,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母亲了。
老爷子终于看不下去了,就大声嚷道:“你嚎一下就对了嘛!一直嚎,赶紧把眼泪擦干,回窑里去,把眼睛放亮些,看看哪里需要帮忙,就去帮个忙,大庆他妈这些日子不容易的很,天天熬夜,一个人做着几十人的饭,你整天蜗在老大家,你是不知道。”
在老爷子面前,高蓝英仍然是旧社会时期那一套唯男人是尊的老观念,对老爷子的话从来是视若圣旨,不予辩驳。
有时候,即便是被老爷子无端指责训斥一顿,也都会赔笑说话,从不生气,总之,在老爷子面前,她甘愿当出气筒。
这点,就连赵菊兰有时候都看不下去,不过这是老一辈人的思想观念,她也只能理解。
果然,老爷子三言两语,就把高蓝英说的不再哭了,她主动抹干眼泪,听话地对儿媳妇说道:“走,菊兰,咱娘俩去厨窑里,我看今儿来了不少客,咱去帮忙弄饭。”
赵菊兰点点头,回答道:“走,娃他达估计忙不过来。”
说完,正要走,赵菊兰看到另一间厦房里有人在叽叽喳喳说话,就走了过去,发现原来是老太和牛广卓,牛广文兄弟俩聊天。
赵菊兰便开口热情地喊道:“哥,饭好了,咱准备吃饭。”
说完,将目光游移至牛广文身上,接着耍笑似的说道:“广文,两年没见你,你胖多了么!工作上,估计吃的好的很。”
牛广文赔笑道:“好嫂子哩,吃的也是很一般,只是比咱大队一般人吃的稍微好一点点罢了。”
说着,眼神不停地在赵菊兰身上游移碰撞。
想当年,他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的时候,那时候看到的赵菊兰,瘦的皮包骨头,脸色蜡黄,就像生了病的人一样,而且又无精打采,浑身上下都是打满了补丁的旧衣服,总之,不论怎么看,都无不令人心酸,同情。
没想到,现在一下子大变了样,虽然身上穿的还是打满补丁的旧衣服,但她整个人面色红润,气质绝佳,甚至谈笑间,眼神之中有着万般风情。
总之,这一刻,在他眼中,这个曾经看着让人索然无味的嫂子,现在竟是如此的性感,漂亮,完全像是换了个人似的。
当然,除了牛广文,牛广卓也没忍住往赵菊兰身上多瞅了几眼,同时,羡慕牛有铁眼光毒辣,娶了这么个漂亮媳妇。
对这兄弟俩,赵菊兰也没怎么客气,简单的招呼完就走了。
现在她无需再讨好他们,因为她男人可以给她一切。
这时候,牛有铁已经做好了饭,窑里的人陆陆续续往地院里走。
“奶呢?”牛有铁端着一盆刚做好的鱼,一边往桌前走,一边问他媳妇。
“奶在厦房里。”赵菊兰回答道:“我刚喊了,他们后面就来了。”
“达呢?”牛有铁又问。
“达后面也来了。”赵菊兰说:“会宁已经去搀达了。”
“那就好,你现在和妈往桌子前走,窑里的事我都安顿好了。”牛有铁说:“现在就剩吃饭了。”
“好好,你本事大。”赵菊兰夸她男人一句,随后,便主动往桌前走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