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(凤凰北斗)_第838章 古文尚书是伪经?(2 / 2)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838章 古文尚书是伪经?(2 / 2)

这个说法,有的臣子没有听闻,却也有人看过《尚书考异》。

这部书的作者梅鷟是正德八年举人,曾任南京国子监助教。他从语句、文体、史实及传授源流等方面,一一发掘《古文尚书》的出处,将宋人的怀疑落实到学术层面。

在朱由检命人取来《尚书考异》让群臣一同观看后,这些人纷纷皱眉,认识到古文尚书存在的矛盾。

虽然从这一点质疑不可能完全推翻古文尚书,但是若说古文尚书一点问题都没有,却是谁都不信。

钱谦益试着解释道:

“这些错漏,或是后人流传时所加。”

“《古文尚书》的来源,应该是古简。”

仍旧维护古文尚书,不认为它是伪作。

朱由检同样不想完全否定古文尚书,因为它已经完全融入儒家,成了当今儒学的一份子。

他之所以要把古文尚书分出去,不过是为了避免将来被证伪后,对他要确立的新儒学带来冲击而已。

所以他对钱谦益的这个说法很赞同,神色沉着若有所思地道:

“如此说来,古文尚书应该是来自散乱的古简,或者先秦典籍引用的《尚书》内容。”

“孔安国、梅赜等人将其重新编次,又加上了一些文字,故而出现错漏。”

“像是‘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’这十六字,你们说来自哪里?”

这个问题,钱谦益恰好探究过。

因为他奉命撷取法家精华融入实学,研究过荀子的学问。

此时他就回道:

“‘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’,当是源自《荀子》。”

“《荀子》曰:昔者舜之治天下也,不以事诏而万物成。处一危之,其荣满侧;养一之微,荣矣而未知。故《道经》曰:‘人心之危,道心之微。’”

“这是古《道经》所言,被《荀子》引用。孔子编撰《尚书》时应该有收录,古文尚书《大禹谟》有此言。”

刘宗周则补充道:

“‘允执厥中’四字,当是来自《论语》。”

“尧曰:‘咨!尔舜!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’”

“《大禹谟》十六字心经,与之相互印证。”

这番话语,解决了将来古文尚书被证伪后,波及十六字心经的问题。

同时也表明了古文尚书不全是伪作,至少引用了古人所言。

朱由检很是满意道:

“看来这《古文尚书》,不可能全是伪作啊!”

“朱子的做法,确实很有道理。”

赞扬了朱熹怀疑古文尚书又保留古文尚书的做法,朱由检话题一转,说道:

“不过《古文尚书》到底有争议,孔安国等人编次的篇章,不一定完全符合孔子编撰。”

“所以朕以为,引用有其他古籍验证的部分言语尚可,却不可当作完整篇章学习。”

“《古文尚书》及其注释,就和《尚书大传》等典籍一样,列为选修和参考。”

“《今文尚书》三十三篇,才是必修篇章。”

“如此也是为学习《尚书》减负,希望将来治书经的学子能多点。”

部分保留了古文尚书的地位,却又置于今文尚书之下。

这样将来就算古文尚书被证伪,也不会引起太大波澜。

甚至因为今日这一番辩论,人们会认同古文尚书即使是伪作,文字却部分源自乱简和先秦著作,对古文尚书的研究,仍旧有一定意义。

今后《古文尚书》的地位,就和《尚书大传》差不多,作为仅次于四书五经的典籍。

这种半否定古文尚书的做法,引来很多臣子皱眉。

但是对古文尚书的怀疑是朱熹那时就有的,他们也解释不了梅鷟的质疑。

甚至很多人心中,都像朱熹一样,怀疑古文尚书可能有伪作。对皇帝降低古文尚书地位的做法,他们只能捏着鼻子默认。

大明的书经,最终被定为《今文尚书》,基于蔡氏《书集传》,重新校点注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