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重振大明(凤凰北斗)_第841章 春秋笔法和史料剪裁(2 / 2)_崇祯重振大明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"
本站备用网址:n1.49gtk.cc

第841章 春秋笔法和史料剪裁(2 / 2)

“陛下何必用这种人的话,只会脏了耳朵。”

显然,他对陆万龄逼自己出走很是记恨,当时他可真是有生命危险。

朱由检微微点头,没有再引用陆万龄的话,但是却问群臣道:

“《三朝要典》的编撰,是在剪裁史料,把这部书的内容倾向逆贤。”

“孔子作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世称春秋笔法。”

“你们说这两种做法,异同之处在哪?”

以《三朝要典》的编撰和孔子笔削《春秋》做对比,群臣听到险些气炸。

除了那些参与《三朝要典》编撰的人之外,其他正直的臣子听到《三朝要典》就感觉脏了耳朵,根本没想到它有一天会和《春秋》做对比。

刘宗周、钱谦益等纷纷出言反对,韩爌、袁可立等大臣,同样请皇帝收回此言。

朱由检见此心中暗笑,因为他的这个提法,已经把《三朝要典》的编撰,转到学术上了。

他装作受教的样子,问群臣道:

“那么你们说说,什么是春秋笔法?”

“笔则笔,削则削,到底该如何笔削?”

钱谦益闻言回应道:

“杜预所作《左氏春秋传序》曰:《春秋》为例之情有五。”

“微而显,志而晦,婉而成章,尽而不污,惩恶劝善。”

“春秋笔法,当学董狐直笔,书法不隐,以一字为褒贬。”

这番话顺利接上了朱由检的问题,让他极为满意,赞赏道:

“钱先生对史学当真精通,这《春秋》的注释,先生务必出力。”

“春秋笔法,当直笔不隐,却又有显有晦、惩恶劝善。”

说着,他举例道:

“例如,某年某月,张三弑杀主人。”

“这件事如果有载入历史的价值,那是必须要记的,相关新闻媒体也要报道出去。”

“但是张三怎么杀的主人、用的什么凶器、杀人后又如何处理尸体、如何隐瞒行迹……”

“这些都不需要详写了,可以适当隐晦,避免有人模仿犯罪。”

“此为惩恶劝善,有利于社会安稳。”

这个提法,让群臣耳目一新,纷纷赞同皇帝。

显然,在关乎自身安全的问题上,他们是很关心的。

刚才对皇帝的一致反对,也比不上这种切身问题。

他们都认同这是春秋笔法,史书记载、报纸报道,都应该这么写。

与之相比,《三朝要典》就是反例了,因为它不是春秋笔法,而是对史料有取舍地剪裁。

倪元璐道:

“《三朝要典》之恶,便是不直书而加论断,甚至矫诬先帝、伪撰宸篇。”

“此等做法,完全是以权屈笔,臣以为必须禁毁。”

朱由检点头赞同道:

“《三朝要典》,确实应当禁毁。”

“朕已命诸位大臣编纂《三朝纪事》,所有内容以原始资料为主,不可遗漏、篡改。”

“如此才是治史的态度,而非为了达到某个目的,对史料进行剪裁。”

“这种源自宋儒的治史办法,应该尽皆摒弃。”

“为了合乎经书中的伦理纲常、就剪裁甚至编造历史资料的行为,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。”

把矛头对准了义理史学,想要把宋儒留下来的治史办法全部推翻。